目前市場上一些治理公司企業以免費檢測為名誘騙消費者做治理,檢測方法和數據都傾向于推銷治理產品。另外,由于空氣治理行業門檻較低,一些未經培訓的人員都可上崗操作,不但無法治理,甚至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一些不法企業急功近利的行為不僅給消費者造成損失,也讓行業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信任危機。甚至有個別人假借治理為名進行斂財,以不正當手段誘騙消費者上當。空氣治理行業有哪些陷阱,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治理公司呢?下面從兩個方面教消費者如何選擇。
(1)一是凈化治理單位的選擇。有人認為,只要治理結果在標準限量之內,便意味著治理成功。然而,對于治理方法、藥劑、設備、操作流程等方面卻并不規范,有的企業僅憑自家產品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因此在治理時往往會存在損壞消費者家具或造成交叉污染的可能。目前市場上有一些室內空氣治理單位不以服務為主,反而在除甲醛的幌子下發展代理商,并承諾代理商具備檢測資格,就可以提供檢測、治理一條龍服務。殊不知,治理單位所謂的檢測通常并不規范,其行為違反了國家計量法的有關規定。
目前我國室內環境凈化治理行業管理單位主要是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環境凈化治理專業委員會,幾年前就開展了《室內環境凈化治理行業施工資質證書》的管理,一方面消費者在選擇時應該查看是不是具有正規的資格證書,另一方面應驗證工作人員是不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同時注意簽訂正規的凈化治理合同,
如果出現了反彈問題,可以進一步解決。
(2)二是凈化治理操作人員的考核。國家凈化治理工作人員的培訓是由國家勞動部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系統培訓,培訓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理論學習、實際操作考核和考試合格以后才有資格進行凈化治理工作。
室內環境治理員的基本要求是能夠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對住在、醫院、老年公寓、幼兒園、學校、辦公樓、商店、賓館、娛樂場所、書店、圖書館、體育館、餐廳、汽車和船室內環境的內部空間污染物質進行凈化治理工作,這個職業的從業人員應具備運用簡易檢測手段迅速測定治理對象的污染狀況及污染程度的能力,并能選擇恰當的方法和工具、藥劑等去除室內環境污染,使其達到規定的質量標準。